211背景+两段交换经历,心理学转教育UCL拒我,港中文涅槃杀出重围!
发布日期:2022-05-16 浏览次数:628
港中文的教育学是有面试要求的,但是很多同学可能不清楚面试的具体环节。汀姐邀请一位收到港中文教育学offer的热心同学整理了面试流程与面试问题分享给大家!
学生背景
本科院校:苏州大学
本科专业:应用心理学
硬性成绩:GPA3.8/4.0 雅思6.5
录取学校:香港中文大学
录取专业: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案例展示
面试准备
时间线
2021年11月26日提交申请(基本刚开第一轮就交了)
2022年3月25日收到港中文的面试邀请
4月1日参加面试
5月7日拿到offer
准备阶段(Skype)
面试用的是Skype,线上面试,因为校园网不太稳定,特地回家捣鼓设备。由于第一次使用Skype,拉着小姐妹试用了好几次,摸清了用法。
收到面试通知后,先注册一个Skype账号,随后把自己的live号在截止日期前发到港中文指定的邮箱,对方会发送账号添加邀请,需要我们通过验证,类似于加好友。到了面试那天,就在给定的时间提前等着,对方会打视频电话过来。
准备阶段(面试预测)
在各大平台能够搜索到往年的面经,我把可能会问的问题都一条条列出来了,逐个思考答案,有些问题能整合到一起,能够节省准备的精力。
常规的问题有:
为什么选香港?
为什么选港中文?
为什么选这个专业?
我们专业里你最感兴趣的一门课是什么?为什么?
你除了我们还申了谁?会怎么做选择?
短期长期的规划是什么?
介绍最近读的一本书。
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的?
这之外,就是根据个人简历、个人陈述来进行个性化的发问。从自己材料的一条条经历中,我发掘面试官可能感兴趣的点。最终把所有问题整理成一个文档,逐个进行演练。当然,准备到的问题不可能面面俱到,总是可能当场被出其不意地问到没准备的题目。
我的面试
面试题目We have used online teaching or blended mode of teaching in the last few years, please discuss the pros and cons of this mode of learning/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形式:群面(小组一共5人,一个港本+4个大陆的)
时间:20分钟 (自我介绍+讨论)
详细的心路历程整个面试进行了20分钟左右,在等待面试开始时,我紧张的手心全是汗。进入会议,看见五位老师坐在一排等着我,面试现场的镜头距离面试官比较远,有一点远程庭审的既视感。
还好面试辅导的时候汀姐有跟我讲过这种委员会面试的模式,不然突然看见一排老师估计我得被吓得说不出话了。
说实话刚开始和老师们打招呼那几句我声音比较抖,首先确认我们这群面试者的名字,是不是申了他们这个专业。
随后就开始无顺序的自我介绍了。那时候我的耳机音量特别小声,我一路往上按,到了30多才清晰地听到。直到提问环节我发现这些问题之前都准备过,于是慢慢才进入状态。
可以感觉到教授很细致地看了我的材料。他提到我在加拿大的交换经历,也提到了我当心理老师的实习。然后他停下来了。一会后,他发现我没反应,开始问我对于未来生活的规划。
回问阶段面试结束后啥时候出结果:as soon as possible
关于选课方面的建议:按照自己的兴趣选
关于导师:按照自己的兴趣,有academic supervisor
关于实习:没有,建议去申请研究项目
项目多少人:没听清楚,有人说是100人面试录取一半面试或许占一部分,本科的各种经历、大学几年的成绩单或许也占选拔的一大部分。所以要申请的小伙伴们还是需要好好对待面试,也需要认真对待自己提交上去的各种材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