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拿到新国立offer,努力还是运气?【朗汀留学の101故事】
发布日期:2023-06-05 浏览次数:64986
近年来,香港/新加坡留学热度持续上升,申请难度越来越大,且偏爱985/211院校。那双非院校学子冲击新二港三不就机会渺茫?那该如何规划与准备才能逆袭成功,实现录取大丰收?为何我能在申请大军中脱颖而出?
从新加坡大学的录取情况来看,对学生背景是比较看重的,国立和南洋录取新生中90%+的比重来自985/211和海本。但是每年也会有一小部分双非院校的学生申请成功。有幸作为这一小部分中的一员,而且历经了不少坎坷,在这里我想分享分享我申请的心路历程。
背景信息
本科院校:上海海事大学
本科专业:新国航(国际航运管理+英语)
均分:3.5+
语言成绩:雅思7.0
录取结果:
新加坡国立大学—供应链管理硕士
(22.12.09-23.05.10)
南洋理工大学—海事研究硕士
(22.12.08-23.04.05)
新加坡国立大学—海事技术与管理硕士
(22.12.07-23.02.15)
布里斯托大学—全球运营及供应链管理硕士
(22.10.14-22.11.02)
录取海报
申请故事
留学初心
我早在高中时期就想过出国留学,但考虑到常年都在中国大陆应试教育的体系之下,切换到留学的教育模式,成本较大。于是,我决定先在国内读本科,硕士阶段再出国。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去接受不同国家的教育,去领略不同的人文风情,去跟不同的人去交流,其实能让我们自己形成一个更加客观、更加完善的人生观念。以及对于之后想要进行国际化的工作,也会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我觉得出国的这个经历对我来说非常必要。
但是在双非院校,不管是保研还是出国留学,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为了多一条路,我选择了一起准备。这个方案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当想要保研和留双线并行时,首先要去评估是否适合,因为两个方向都去展开准备,后续可能会耽误两方的结果。
当时我遇到的困难是:时间真的不够用。大二大三是非常忙碌的阶段,大二开始找实习,也要修很多学分,同时还在准备标化考试。当第一段实习结束,开始第二段实习时,保研的申请季已经开始了,所以那时非常辛苦。一边准备考研的笔试、面试、申请材料,一边实习、修学分、考标化。所以建议大家趁早去决定到底要走哪条路。
保研申请结束,我最后拿到了几个比较有吸引力的国内硕士offer,但是综合考虑后,还是觉得出国更符合我的期望和未来规划,就继续准备留学申请。
留学的Q&A
说说文书吧。文书在申请过程中的重要性自不必强调,申请学校就是通过文书来了解申请者的方方面面,而最能体现与众不同的能力并强调个人特色的,其实就是科研比赛和实习了。
我的实习经历不算突出丰富,所以科研竞赛就成为了我的文书切入点。从毫无经验的新手小白初次参与校赛就被淘汰,到最后揽获大创项目x1+商业挑战赛x1,在这条路上我不断汲取经验。几段科研竞赛中,与我申请的供应链专业最直接相关的经历就是某物流仿真模拟竞赛和全国商业精英挑战赛。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介绍“如何利用竞赛来提升自己的背景”。
1、 如何选择科研竞赛?大学里的科研竞赛丰富多彩。如果想要从科研入手,可以去主动联系学院中研究这个领域的老师,他们都非常乐意帮助引领学生深入挖掘到具体项目当中,这可以让自己对整体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让后面的文书写作有了更多的切入点。
如果想要从竞赛入手,可以关注学校公众号等平台的信息发布。建议组建一支固定的队伍多去尝试,不用过多纠结其与自己的专业是否完全匹配。因为每个比赛都有能突出你能力的地方,如何和所申请的项目匹配起来才是关键。
2、 怎样在科研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首先,最重要的部分是队伍。在科研竞赛中取得好成绩需要有一支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的队伍,和志同道合的队友打比赛真的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能相互鼓励,又能相互促进,有任何问题和想法都可以毫不顾忌地大胆提出。
其次,不管是模拟操作型的竞赛还是报告研究型的竞赛,其实都是一场持久战。要做好一定的抗压准备,有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向指导老师或者往届参与过的学长学姐请教。
再者,不要被一时的难题所打败,对于我这类管理类的文科生来说,竞赛中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建模,但是仔细分析问题与模型的特点,并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地调试,没有困难可以打倒我们。
最后,合理安排好专业课和竞赛时间很重要。在准备全国商业物流挑战赛时,我的专业课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张,于是比赛准备时间就集中在了晚上,连续几个晚上熬到了凌晨4点真的很崩溃,这里要非常感谢我的队友一直坚持鼓励与陪伴我走过这段辛苦的旅程。
3、 如何将科研最大化体现在文书?参与竞赛后,更重要的是怎么把自己的竞赛能力用文书体现出来。这里就要感谢一下我的文书老师,能够在写作中很好地把握住申请的每个项目的特点,并结合比赛的内容,将我的能力与项目特点相互匹配起来。
比如在两个偏工科项目的PS写作中,文书老师就专门挑出了我在竞赛中所展现的数据分析能力与建模能力作为突破点展现我的优势,非常专业。
早申请早安心
目前我所申请的新加坡地区的项目都基本证明了早申请的巨大优势。就比如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工学院,它在第一批下发的offer(2023年2月下发)中就只审核了2022年12月提交的申请,而默认将剩余的申请放在申请截止时间后一起审理,也就是说在5月才能收到第二批offer,这3个月的时间跨度是非常大的。
申请成功,除了努力之外,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稳定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了。
很多人和我一样在申请的这个过程中都会有焦虑与忐忑的情绪,但是心态一定要积极。所以大家准备要趁早,早递交申请在录取上也存在很大的优势。其次,每个国家/地区申请时情况各不相同,在全球疫情的大环境下,每一处都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多地区混申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下就是行动的最好时机。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配不配在这里写下一些话来鼓励学弟学妹们,就当作是一点点瞎写的碎碎念。
这条必经之路有很多难熬的日子,我也曾看着那些对于那时的我来说是遥不可及的项目而焦虑。但是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在我通过软背景的提升一点一点填满我的简历的时候,在递交申请材料我准备充分的时候,意识到曾经那些遥不可及的项目在不断向我靠近的时候,我都感到莫大的欣喜和愉悦。
希望兄弟姐妹们好运upup!也希望学弟学妹们都能拿到心仪的offer!得偿所愿,熠熠生辉!最后以一句很喜欢的话收尾:“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学生反馈
顾问老师
文书老师
留学咨询V:LT-Ji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