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HR对英国QS前100院校是如何划分档次的
发布日期:2024-06-05 浏览次数:365
英国留学生毕业之后无非两种途径,要么是继续读博深造,要么就是选择就业。虽然PSW签证已经从去年开始实施了,留学生可以有2年的时间在英国工作。但是,还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同学选择回国就业。回国就业的同学就会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HR在招聘时倾向于选择QS前100大学的毕业生?今天,老师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HR喜欢招QS前百大学毕业生的原因。
01不同类型企业眼中的看待标准不同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并不是所有的公司或者企业都要求应聘者有海外学历,一般大家会碰到的招聘情况是以下几种:
大型国企:对留学生没有特别的要求和偏好,一般都会有个国外院校指南。HR最喜欢的还是国内985/211的毕业生。
中小型民营企业:留学生去的比较少,特别是应届的。这类企业HR对国外学校并不了解,他们更加关心的是“名校”和其他学校的区别。HR偏向于直接招有工作经验的,这样上手比较快,为公司节约培训的时间成本。
大型外企(500强系列):外企是回国之后的留学生最喜欢去的地方,相比起国内的应届生来说,海外留学生有明显的优势,企业中的员工也大多都有留学背景,工作氛围会更加好。包括HR,也有不少自己本身就是留学回来的,接触的多,对于海外院校和专业都比较了解,就算没听过也会去查一查了解一下。对于想要申请这类企业的留学生来说,自然是海外毕业院校的学校和专业的排名越靠前越好。
中小型外企:没进去500强外企的留学生,第二选择一般就是中小型外企。所以这类企业才是大部分留学生回国后第一份工作的主要去向。这里的HR招人会更谨慎一点,对于留学生比较友好和客气,如果没听说过你的学校,大概率会问问你学校的实力和排名,很看重个人的学习和成长能力。所以,
总结来说,留学生如果毕业回国应聘国内事业单位、互联网大厂、快消公司、教育部门等等,那么与你同期竞争的还有国内重点高校毕业生。很多企业虽然不会明确写出对毕业生的院校背景门槛,但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HR会在招聘的时候偏爱国内985大学毕业生、海外QS前100院校毕业生等。
02 硬性招聘标准不同
不少公司的招聘网站,明确写出了学历要求,其中不少对海外院校的要求是榜单前百的院校。我们来举个具体的例子 ,智联招聘网站发布的国内某事业单位的选聘条件明确要求应聘者:位列软科、THE、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再看国内券商,国泰君安在几年前就透露过校招偏好,处于目标院校“优先档”和“第一档”的英国大学都是牛剑、UCL、华威、LSE、IC这样的QS Top100院校!所以,海外院校排名对于回国找工作的同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03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排名是一个快速的筛选方法很多学生在每年春招秋招时都会采取“海投”的策略,这也就导致了HR收到的简历不计其数,尤其是知名国企外企、互联网大厂、世界500强、银行券商等企业,招聘时简直犹如大海捞针。所以在初步的简历筛选时,学历就成了第一道关。国内大学一般会选择985、211的学生;而在面对国外大学时,HR也不太可能了解那么多大学,所以以排名榜单为依据去筛选简历,就成为了最省事、最不会犯错的选择。
名校毕业生声誉好、实力强QS排名有很高的声誉比重,包括学术声誉和雇主声誉,排名中的Top院校在教学质量和就业前景上都比较有保障。而英国大学的硕士课程由于学制短,大部分课程都是1年制完成的,因此课程强度比较高、实践性偏强,学生会在短期内快速学习到专业知识和实用英语。同时英国大学本身也会提供很多招聘会、简历优化、职位宣讲这样的就业辅导机会,帮助大家顺利就业。尤其是排名顶尖的高校,会为国际生提供更多的锻炼能力的机会。因此,HR也会更加钟爱这类的海外毕业生。
—国内HR眼里什么样的大学才算世界名校?—
永远的第一档:Oxbridge +LBS
目前来说,英国这边的学校里面,回国最能打的就是牛剑+LBS了,基本这类学校毕业的,无论啥专业,毕业回国后,都能往投行,券商,互联网,最拔尖的那波行业去转。专业的确不是问题,实在不行转咨询。但学历是最大的适配资源。像国内现在就业不是很卷吗?但对于这个档次学校的学生来说,压根影响不到,该往第一梯队跑,还得往这些学校跑。就业毫无压力。
毕竟名校资源优势其实比就业资源本身还要稀缺的。你能进去,其实已经打赢了99.9%的人了。而且,你不止可以瞄准国内的就业市场,比如中字头的那波券商,你世界级的九大投行,你也是对标的学生。否则你学校不在范畴内,你搞付费实习都进不去。
所以第一梯队的学校基本就是那有限的一部分,你要么很牛逼,去最强的学校,有很强的实习辅助,本身GPA也拉满,各方面一流,才有机会杀出来。你要么搞捐赠,家庭财富资源在一个量级,通过推荐通道进去。你要么用其他的路子,使用非正规化的手段去挑战这个学校。不管那种方法,你先进去,这类学校基本对应一些主流国家的top学校,每个地区也就那么几所而已。英国的这三所+美国的五所藤校。差不多就是学校的天花板了。国内的话就清北这种,当然,国内的清北大多只局限在国内的资源。你往外走,不继续刷个top级别的学校,一样人家不带你玩。目前而言,国内的高校相对于海外的名校而言依旧是有差距的。
第二梯队:LSE+IC
能来LSE和IC这两学校的学生,像硕士,基本也是国内品学兼优的985或211了,稍微次一点的学生都进不来。这两学校门槛和壁垒常年在线的,尤其是这几年,英国留学生增量的这几年。这两学校部分专业的录取难度,是高于的。
就业行情来说,LSE的毕业生毕业后的年薪可能还高于IC的学生,毕竟LSE相对更对口投行和券商。这类毕业生的就业起薪和之后的涨幅都是很可观的。在HR眼里也是头部学校,没啥好说的,毕竟你像国内中字头的企业,也是直接进校招聘做职业宣讲会的。就很对标,定向挖人。你不需要担心自己过不了简历关。你唯一要担心的是能不能过AC。当然,IC这几年的生源质量也很强,而且这个学校需要面试,特别强调学生实习经验以及职业规划。毕业生本身就具备多段的实习经历,基本都是大厂为主,入读IC后,会强强联手,就业市场也是基本简历都递的进去。
第三档:UCL
很不幸,UCL只能是在第三档范畴,这个学校凌驾于王曼爱华之上,但又没有G4那么强的号召力。回国来说比ic这种会差一丢丢,所以只能降档了。主要是一些核心的券商,投行,也是把UCL放在这波的,基本和澳洲的墨尔本是对标的。当然,第三档在国内HR眼中,也就是英国最后的名校序列了。
基本QS前50档次的学校,才属于稀缺的名校资源。在往后加不了一个。比如布里斯托,就很难进一步。要提升进去,必须得在排名上先冲进去。不过好在UCL这个档次的学校,拿最核心的顶级学校资源虽然没机会,但向下打的区间会有很大。回国,进很多外企,考公路线,高校路线,都非常能打。而且具备学历强力信任背书潜力,加分点很多。这是UCL给的额外价值。
回国就是这样,学校大于一切,毕竟学校代表着厂牌,代表着对你学术实力的认可,从而嫁接到对你综合能力的先一步认可。至于你具体能力强不强,那得别人用过才知道。所以卷学校是对的,大方向上是符合用人单位预期的。毕竟HR这边第一道关卡就放行了。
总结
今天聊的话题只是站在HR的角度对于英国大学的一些毕业生简历的筛选层级。不同的行业,岗位,肯定有更细分的要求。但参考QS排名来说,或参考其他排名比如软科来说。也是差不多排序。至于细分领域的出入,大家根据实际情况来,毕竟不能具体到细分,对比的那么详实。
英国九校序列的确是肉眼可见的一年比一年更难申请。这种难度是以前只有商科难,计算机难,这种难,现在折射到传媒难,到现在社科和教育也卷起来了。难归难,但如果能拿到这些学校的入场券,并且能顺利毕业。对你之后的就业其实是有留学红利以及名校福利的。这种福利在就业的时候就肉眼可见。毕竟现在学历贬值太厉害,但优先贬值的是那些相对容易进的学校,以及供应量更大的学校。真正稀有的还是这些少部分学校的毕业生名额。
留学咨询可JiaV:LTkelly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