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点收到哈佛offer!我妈:这中介钱花得值!【朗汀101の留学故事】
发布日期:2025-03-05 浏览次数:52685
大家好,我是今年即将入读哈佛大学数据科学硕士的准新生。作为一名海本数学与计算机双专业的学生,我深知申请顶尖项目的难度,但很幸运,在朗汀留学的全程规划和专业指导下,我成功跨过了这道门槛。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我的申请经历,也由衷感谢朗汀团队的付出。
本科学校:海本
本科专业:数学+计算机
录取学校:哈佛大学
录取专业:数据科学
背景与规划:双专业如何突围?
我的本科是数学+计算机双专业,虽然课程基础扎实,但面对哈佛DS这类“神仙项目”,仅靠成绩远远不够。哈佛DS项目对申请者的要求极高,不仅需要数学、统计和编程的硬核背景,还需体现科研潜力与跨学科能力。签约朗汀后,老师第一时间为我梳理了背景优劣势:
优势:美本院校背景、高GPA、数学与CS课程匹配度高;
短板:缺乏与数据科学直接相关的科研经历,高阶课程较少。
老师根据我的情况定制了提升计划:在大三补充机器学习等进阶课程,并通过朗汀的科研资源推荐,参与康奈尔大学数据科学方向的暑期科研项目。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接触到前沿课题,更在文书中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文书与定位:如何打动哈佛招生官?
文书是申请的灵魂,但起初我完全不知如何下笔。朗汀的文书老师帮我挖掘了三条主线:
学术动机:从数学建模竞赛到康奈尔科研,如何逐步聚焦数据科学对社会问题的解决;
跨学科能力:用CS的算法优化数学模型的案例,体现技术落地能力;
职业愿景:结合哈佛DS项目的资源(如IACS学院的产业合作),说明为何该项目是“最佳选择”。
老师反复强调:“文书不是罗列成就,而是讲一个逻辑自洽、有温度的故事。”经过十几轮修改,最终版本既展现了我的技术深度,也突出了人文关怀,完美契合哈佛对“技术向善”的期待。
选校与策略:为何选择朗汀?
最初我对自己的定位并不清晰,甚至考虑过“保底校”,但老师坚决反对:“你的背景完全值得冲刺顶尖项目,关键在于精准匹配。” 朗汀的5D方法论中,“差异化定位”让我印象深刻:
数据支撑:参考历年哈佛DS录取案例,分析成功者的共同点(如科研经历、高阶课程);
资源整合:利用朗汀的海外导师网络,为我匹配哈佛校友进行模拟面试,提前熟悉项目风格;
全流程透明:从选校到网申提交,每一步都有详细进度跟踪,避免错过关键节点。
尤其感谢朗汀的老师,作为“美国顶尖案例收割机”,他们的经验让我少走了太多弯路。
我的申请经验:5个关键点
跨学科背景是“敲门砖”
哈佛数据科学非常看重数学+编程的复合能力。我的数学专业课程(如概率论、线性代数)和计算机核心课(数据结构、算法)为申请打下了坚实基础。建议学弟妹尽早规划双专业或辅修,尤其是统计、CS相关课程。
GPA是硬通货,但别忽视科研实习
虽然我的GPA很高,但真正让我脱颖而出的是一段康奈尔大学的暑期科研(计算生物学方向)和两段大厂数据分析实习。朗汀老师曾强调:“顶级项目不缺高分学生,但需要能证明应用能力的人。”建议大家从大二开始积累科研/实习经历,尤其是跨学科项目。
文书要讲“有温度的故事”
最初我的文书堆砌了简历内容,朗汀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哈佛想看到你的学术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于是,我以“个人经历+专业洞察”的写法打动了招生官。
善用资源,建立“信息网”
老师为我匹配了哈佛数据科学在读的Mentor,帮我深入了解项目课程设置和招生偏好。此外,我还通过LinkedIn联系到两位往届录取生,他们的建议让我在面试中游刃有余。
时间管理!早规划早行动
大二确定转码目标后,朗汀老师帮我制定了详细的“申请时间轴”:大二暑假考出GRE,大三上申请海外科研,大三下打磨文书初稿。清晰的计划让我避开了“最后一刻手忙脚乱”的坑。
感谢:专业团队让我少走弯路
从选校到录取,朗汀留学的5D方法论(Define, Design, Develop, Deliver, Drive)贯穿全程。尤其是文书老师,三次推翻我的初稿,最终打磨出一篇既有学术深度又充满人文关怀的PS。当收到哈佛面试邀请时,导师还安排了两轮模拟面试,连“如何回答职业规划”这样的细节都反复推敲
最后,愿每位同学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