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QS世界大学排名预测:全球格局重构与新兴学科崛起!
发布日期:2025-06-16 浏览次数:11
2025年QS排名已释放关键信号:亚洲高校崛起(中国内地65%学科排名上升)、可持续发展指标成为新权重、交叉学科竞争白热化。
2026年排名将延续2023年修订的9大指标框架(学术声誉30%、雇主声誉15%、师生比10%、论文引用20%、国际师生各5%,新增国际研究网络/就业成果/可持续性各5%),但全球高校战略调整与政策变动将引发新一轮洗牌。
排名指标变化
2026QS世界大学排名将引入“国际学生多样性”(ISD)指标,不仅考察国际学生数量,还关注其国籍分布的丰富程度。尽管当前该指标非加权(占比0%)项,但仍旧有可能对最终排名结果产生一些变化。
四大梯队动态分析
英国大学排名
从DeepSeek的预测来看,英国大学在2026QS排名中仍旧保持主导地位。
排名指标的变化对前十的影响并不大,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IC)和UCL仍旧占据前十宝座,就看牛剑谁能重回全英榜首。
11-50位的区间中,爱丁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和伦敦国王学院(KCL)排名都有提升,尤其是爱丁堡大学将跻身世界前20,爱宝的申请难度恐怕要“更上一层楼”了。
Top50的候选院校中,值得关注的是伦敦政经(LSE)和布里斯托。作为G5院校中著名的“偏科选手”,LSE的世界排名没有其余4所院校那么高,25年排名第50位。不过学校在QS欧洲大学排名中“国际学生多样性”指标获得满分,26年排名或许会有一些上升。
还有布里斯托大学,首先学校已经明确提出2030年前进入QS前50,其次学校的科研实力在近两年有很大提升,获得了超过2亿英镑的资金用于开发超级计算机!而且学校距离前50只差临门一脚,2026QS排名中真的有机会冲进前50。
来到排名51-100的院校,这个区间可以说是变化最大的。
根据DeepSeek预测,南安普顿、格拉斯哥、伯明翰和利兹四所大学中国学生申请最多的院校,26年QS排名将来到世界前70。
而在25年跌出前百的圣安德鲁斯、谢菲尔德和诺丁汉大学也有可能重回前百。
澳洲大学排名
在24和25两个排名周期,澳洲大学可以说的上是“最大赢家”,9所院校跻身Top100,从上榜院校数量来看,有1/5的大学排名世界百强,是仅次于英美院校的实力。
不过就目前预测来看,墨尔本在26年QS榜上依旧是澳洲TOP1,排名依旧在TOP15,悉尼大学依旧是澳洲第二,排名依旧是TOP20,并且向着前十五靠近。
此外,澳洲科研强校的澳洲国立在26年QS榜单中依旧在TOP30行列,全澳第一就业支持的莫纳什以及生物医学王牌的昆士兰都有提升,稳定在TOP40。
唯二排名下降的是新南威尔士和西澳大学,原因可能是由于学科竞争或者资源倾向而导致的。
中国香港、新加坡排名
香港地区院校最近两年申请热度暴涨,排名也是稳步向前。
所有人都期待港校在26fall能再进一步,但从DeepSeek的预测情况却没有那么乐观,主要还是受到生源影响,国际学生分布没有那么广泛。
DS预测,香港大学2026QS排名会在23位左右,港中文还留在Top50,港科技、港理工和港城市则在51-100位。
所以2026QS排名指标虽然有一些变化,但港校排名波动不会非常大,加之很多院校在这两年新增不少AI,数据科学,计算机相关的新专业,提升科研实力,26年排名可能还会有一些上涨。
新加坡两所大学的排名可以说是稳中有升,新加坡国立大学排名保持在世界前十,南洋理工大学则有机会冲进世界前十。
学科颠覆性变革:AI与气候科学的联动效应
交叉学科成新战场:
"AI+X" 战略重塑格局:MIT、清华在"数据科学+环境"领域新增34所百强校。
篇均引用指标中,中国3所高校满分(材料科学、绿色技术)。
气候科学研究井喷:
全球15%高校新增碳中和实验室,QS或提高相关论文权重。
风险提示:AI算力耗能可能削弱可持续性得分
四大梯队动态分析
留学政策冲击国际生指标:
澳洲限招、加拿大禁读医学院,致师生比恶化;
中国"一带一路"奖学金计划或助推东南亚高校国际化。
科研经费的地域不平衡:
美国能源部AI气候项目投入扩大,巩固学术声誉;
欧洲"地平线计划"缩水可能影响传统强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