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社恐留学生小组~
发布日期:2021-12-07 浏览次数:915
提起留学生,大家传统思维里的stereotype就是:喜欢社交、朋友很多局很多、club蹦迪家常便饭、性格外向思想开放等等,总之是跟社交恐惧症大概有八杆子也打不着的关系。
毕竟孤身一人留学在外,社交是最基础的生存技能。然而现实是,有那么些留学生不仅不擅长社交,甚至抗拒社交,俗称:社交恐惧症。
社恐留学生的一天
8:30 a.m.
早上出门的时间由上课时间而定,最好能避开邻居上班的时间,这样就不需要尴尬的傻笑了。
在拥挤的地铁里还是公交上,社恐留学生永远都缺少不了耳机的陪伴。就算出门发现Airpods没电了也要塞在耳朵里假装听歌,手机没信号也要盯着屏幕,以应对陌生人的搭讪和碰到熟人不想打招呼却被对方发现后的尴尬。
倘若哪天早上走得太急把耳机忘到了家里,必然就是陷入无限焦虑毫无安全感可言的一天。
10:00 a.m.
喜欢挑个安静的角落上课,避免与陌生的课友发生没必要的in-class互动。课堂上永远是不举手不发言能不参与讨论就不参与,坐在最后一排埋头take notes的那一个。
当要下课时,Professor问“Any problem?”的时候,空有一肚子Problems却不想和教授面对面沟通,所以选择咽了下去。对下课排长队问Professor问题的行为非常不解,所以会选择尽快离开。
12;00 a.m.
午餐一个人吃食堂自助,拒绝一切约饭活动,甚至找出各种借口:要去Office hour”“有本书还没买”“下节课的课室距离有点远”等。
实际上:一学期到头了几乎没有出现在任何一个office hour;和Professor能email解决的问题绝不面谈;group project的完成度全靠whatsapp/messenger,作业交上去了也不记得partner的last name到底是什么...(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7:00 p.m.
晚上条件允许的话,先点个外卖吃一下,听着音乐赶due,没有音乐写不进东西。
会登录Tinder之类的社交App看一下三天前发的消息别人有没有回,也会搜一些Dating向的Facebook group,开开眼界(只是看看)。反正也没人约没人回复,觉得没意思就删了,隔几天再下回来,循环往复。
要是Roommate请了你不认识的朋友来家里做客,会感觉喘不过气来,手脚不知往哪放。快乐都是他们的,而你只有尴尬,尽管你并不讨厌他们。
中国学生海外留学问题调查
根据对中国学生海外留学问题中所做的调查,social问题占了留学生所遇到的全部问题的38.26%,排名第一位,远超过学业、饮食习惯和交通问题所占比例。
从理论上来讲,社恐是一种恐怖症。并且属于一种“精神症”。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对社交恐惧症有以下几个诊断标准:
1. 个体由于面对可能被他人审视的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况时,而产生显著的害怕和焦虑;
2. 害怕自己的言行或呈现的焦虑症状会导致负性的评价;
3. 社交情况几乎总是能够促发害怕或焦虑;
4. 主动回避社交情况,或是带着强烈的害怕或焦虑去忍受;
看完后也不难发现,social这一问题真的在留学圈中普遍存在。
放轻松
汀姐觉得社交恐惧症并不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只是在众多的性格和生活方式里,一群不喜欢热闹的留学生们自己的选择。他们拥有自己的舒适圈,偶尔把自己从周遭的压力和纷争里脱离出来也是解压方式的一种。
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生活,重要的不是非要融入一个人多热闹的群体,而是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开心快乐。愿每个社恐留学生都能守护好自己的小天地,一直幸福下去!
- 上一篇:是哪些人“搞臭”了留学生!
- 下一篇:《留学圈黑话指南》这些文字是加密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