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剧《小敏家》刷新留学生三观:揭秘美国名校的真实录取规则!
发布日期:2021-12-28 浏览次数:745
最近周迅主演的《小敏家》刷爆了朋友圈,有谈及演技的,也有谈及陈佳佳高考的。其中也有一些名场面,让从事留学申请的汀姐不得不出来聊聊。
《小敏家》里的陈佳佳是一个二战高考的艺术生,在她的面前有两条路,一是继续高考,二就是出国留学。而陈妈妈也早已为女儿准备好了出国留学的这条路。包括选学校、报名,她都一手包办,还贴心地帮佳佳打通了国外学校的人际关系。
最后令人惊讶的是,她说出了:“考不上咱就出国”,“哈耶普斯随便挑,只要她语言成绩过关”。虽然《小敏家》这样的剧情很“壕”无人性,但也很真实,我们不得不承认,有钱是可以解决一些事情的。
有钱可以为所欲为?
如果你的成绩实在离“哈耶普斯”差的太远,个人成就之类的“软”背景又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那你就只能走“特殊”通道,好听点叫“可发展学生入学”(developement admit)。比如川普的女婿贾瑞德·库什纳,他在1999年进入哈佛大学,就是通过这种方式。
什么是“可发展学生入学”?维基百科给出的解释如下:可发展学生入学是在申请中留出的进入进一步审查的本科院校申请。在这些情况下,通过申请人家庭的捐赠降低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成绩和课外活动的要求。对于可发展案例,学生能否获得录取取决于申请人家庭可能给予的捐赠。
前斯坦福的招生官提到:如果是校友,大概需要200万美金。如果非校友,要走“可发展学生入学”,至少需要2000万美金。
通俗一点说,如果有足够的钱,给哈佛捐栋楼,你就有入学名额了。而如果你家没有那么厚的家底,哈耶普斯麻也就只能凭实力录取了。
美国名校的录取标准
其实在大学招生录取办公室,尤其是顶尖院校,招生官们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在这么多优秀到近乎完美的申请者中,应该如何选出最适合本学校的学生,以确保学校的新一届生源组成能够传承和体现学校的价值观和特点?
对于招生官而言,他们的共同点是从众多申请者中找出最优秀的申请者,同时兼顾多元化。当然,每个招生官判断申请者是否优秀,“标准”不完全一致。但对申请者的“硬件条件”要求基本是一致的,比如GPA、标化、语言成绩等。至于软性条件的判断,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录取偏好”。
- 哈佛大学
以哈佛大学为例,标化成绩确实很基础也很重要,毕竟哈佛是世界第一梯队院校,对于学生的硬实力是有着严格的门槛。当然,能够被哈佛录取的同学,在国内外的竞赛奖项也是没少拿,这样才更具竞争力。
对于中国大陆学生,哈佛大学喜欢招两种:
1、在某个领域非常unique (要通过个人文书、推荐信及奖项来体现) 的同学,也就是某一领域的牛人;
2、智力高到不行的学生(SAT满分或GPA 4.0)。这类学生同样需要提供含金量高的奖项、高质量的推荐信;且个人文书需体现出一定的思考。
另外哈佛的面试很重要,基本上是中国学生入读的敲门砖,一定要重视。
- 耶鲁大学
耶鲁大学与哈佛大学的相同点是同样看重SAT分数,可以肯定的是,耶鲁历年录取学生基本都是SAT1550分以上加大牛奖项证书级别的。当然每年耶鲁也都会给稍微普通一点的学生机会,他们的文书大多是关于对人生或社会的思考,或者是一件小事被写得非常生动。
- 斯坦福大学
斯坦福大学,它既不是SAT分控也不是托福分控,往年经常有一两个SAT刚刚1500多的大陆学生被录取,但是斯坦福的文书真的很让人头疼。斯坦福是很看重fit的学校,以至于很多非常优秀的同学也被无奈地拒了,所以可以说斯坦福的文书一定要写得有新意或真诚,不然再优秀也不一定会被成功录取。
- 麻省理工学院
而对于想要申请麻省理工学院的同学来说,女生或许更有优势。申请麻省理工的中国女生,她们不一定有超级牛奖如intel或ISEF什么的,但是她们的文书都必须很独特,要体现出对科学的大爱。
“哈耶普斯”真不是奢侈品名牌,有钱就能买;我们也不是陈佳佳,没有富豪的爹妈。要是真的像电视里那么容易,我们都进常青藤了,还有老美什么事?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总有人出生在罗马。好的家庭条件是先天优势,但努力上进的学习成果是自己的优势,也是进入名校的入场券。不要在意这世上的不公平,脚踏实地,一步步向上前进,才是通往成功路上最坚实的地基!